评价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
参考答案:亚洲革命风暴
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大部分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其传统手工业遭到摧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2)亚洲国家的下层劳动人民除遭受本国统治阶级的剥削外,又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生活困苦不堪;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3)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勾结,并甘愿为他们所用,遭到人民的反对。
第二,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第三,主要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统治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起义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了顶点。
关于亚洲革命风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9世纪上半期,伊朗受到俄国的不断蚕食,英国等西方列强也不断扩大对它的侵略,伊朗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伊朗统治阶级反而横征暴敛,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1848年起义,起义军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1852年,起义被 * * 。
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土兵使用,士兵感受到极大的侮辱。,密拉特城的85名土兵公开拒绝使用这种子弹遭到逮捕,愤怒的密拉特城军民首先发动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密拉特事件。起义军攻占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得到广泛响应,形成了占西等几个中心。许多封建王公也加入了起义行列,成为起义的领导者。1859年,起义被 * * 。
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太评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 * *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潮萌发。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组织了强大武装,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四,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亚洲的觉醒
“觉醒”的含义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第一,背景(原因)
(1)侵略新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如瓜分狂潮),亚洲人民必然掀起反帝反封的新高潮。
(2)亚洲新变化: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意识产生。
第二,典型: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革如中国戊戌变法和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如中国辛亥革命、伊朗革命和土耳其革命;旧式农民起义如中国义和团运动、朝鲜义兵运动。
第三,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印度国大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类似中国同盟会)形成: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激进派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领袖提拉克被逮捕)。
(3)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
第四,重要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它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3)它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区别:
(1)背景:前者发生于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性质:前者是反殖反封的农民战争,后者以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斗争为主。
(3)领导阶级:前者是封建王公和农民阶级,后者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题型关联] ——从亚洲革命运动——亚洲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
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进一步加紧剥削,使得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此时的亚洲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的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