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进军”,“向罗马进军”
参考答案:《罗拉特法》:1919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的旨在 *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法令。由在印度供职的以英国法官罗拉特为首的委员会起草。包括《印度刑法修正案(1919年第l号)》和《刑法非常权力法(1919年第2号)》,统称“平时戒严法”。该法令规定殖民当局有权宣布戒严,设立特别法庭,任意搜查、逮捕和判决任何一个印度人。法令剥夺了印度人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被称为“黑色罗拉特法”,激起了印度人民新的反英斗争风暴。
圣雄甘地:相关名词
不合作运动:20世纪上半期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阿姆利则惨案:1919年4月13日,在阿姆利则城发生的英印殖民政府军队屠杀印度人民的惨案。
乔里乔拉事件:1922年2月4日,英国殖民当局残酷 * * 印度乔里乔拉村农民示威游行的事件。
“食盐进军”:1930年3月,甘地领导的破坏食盐专卖法的运动。
德里协定:1931年3月5日,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签订,又称《甘地一欧文协定》。
↘“向罗马进军”:——法西斯专题—一意大和
墨索里尼武装夺取意大利 * * 时的口号。一战后,意大利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1922年10月22日,墨索里尼在那布勒斯召集3万余名武装的法西斯党徒集会,叫嚣罗马、意大利以及政府的权力是属于他们的,并宣布“向罗马进军”。28日法西斯党徒开进了罗马。29日晚上,国王邀请墨索里尼到罗马,请他出面任 * * 并组织内阁。墨索里尼夺取 * * ,建立了法西斯专制统治。
↘啤酒馆暴动:——法西斯专题——德国
希特勒在取得纳粹党领导权后夺取 * * 的第一次尝试。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11月8日,希特勒认为夺权时机已到,便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集会之机发动 * * ,企图乘机夺取 * * 。由于此时纳粹力量还比较薄弱,又未取得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的支持, * * 很快被平息,希特勒也因此被判入狱5年,后提前获释。
“水晶之夜”:希特勒上台后,发起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水晶之夜又称碎玻璃之夜,1938年11月9日~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假借犹太少年枪杀德国驻法公使的事件,大肆焚烧犹太教堂,捣毁犹太人的店铺和私人住宅,公然迫害、凌辱和逮捕犹太人。这一夜被砸毁的玻璃随处可见。由于被砸毁的玻璃晶莹透明,所以柏林居民用尖刻的俏皮话称之为“水晶之夜”。这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东方会议:——法西斯专题——日本军国主义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对华侵略方针、转嫁国内危机而在东京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制造了旨在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分离出去的“满蒙特殊论”。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
“军财抱合”: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为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军需通货膨胀”,财阀与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军财抱合”。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是日本法西斯构筑“总体战”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化轨道。
“樱会”:以日本人陆军参谋本部中佐桥本欣至郎为首的少壮派军官组成的法西斯组织。1930年9月,“樱会”成立。“九一八”事变后,“樱会”与其他军队法西斯分子配合关东军的侵略行为,准备在10月18日发动武装暴乱建立军人 * * 。由于军部首脑对举行暴行踌躇不定, * * 遂告流产。这一事件后,樱会被解散,军内法西斯势力开始分化。
“皇道派”、“统制派”:日本军内法西斯围绕如何建立军事法西斯统治的问题出现的两个对立派别。以真崎甚三郎为首、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皇道派”,代表极端法西斯势力,主张用暗杀、暴乱等恐怖手段,武力推翻政党内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军部法西斯独裁,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对外主张北进入侵苏联;以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为首、军部上层为核心的“统制派”,代表渐进式对外扩张势力,主张在军部中央机关将校军官的统治下,用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控制 * * ,确立军部对全国的统制权,实现全国法西斯化,对外主张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扩张。
“二二六” * * 后,统制派占风,广田弘毅在统制派支持下组阁,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
“国策基准”:1936年8月7日,日本在五相会议上制定的扩大对外侵略方针。《国策基准》将“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称霸亚太地区,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