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同学甲和同学乙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认为: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 * * 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乙认为: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②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③以胡 * *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下列选项中,均为正确的组合是:( )
A.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①
B.同学甲②和同学乙③
C.同学甲③和同学乙②
D.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③
参考答案:D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动的历史进程,它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因此,甲①表述正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非剩余价值学说,因此,甲②表述错误。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 * *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甲③表述错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乙①表述错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 * *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乙②表述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产生了四次重大创新。这四次重大创新分别是:第一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第二次,以邓 * *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第三次,以江 * *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第四次,以胡 * *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命题。因此,乙③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