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后安石当国,其所主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它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3)材料三、四在研究王安石变法上,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6分)

答案

(1)措施: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4分)条件: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2分)

(2)核心内容:理财。(2分)具体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答出4点即可,4分)

(3)方法: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4分)结论:材料1,基本肯定;材料2,基本否定。(2分)

题目分析:第(1)问由材料 1 中关键信息“均天下 民田”“民调”可知其措施,前提条件是国家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第(2)问应在分析、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具体措施;第(3)问根据材料容易看出其结论。在评价王安石变法中,材料共同点都是从王安石变法对地主阶级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 * * 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