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 * * 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期以来的史实,分析宋太祖产生这种忧患意识的社会原因,并说明他是如何消除内患的?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地方上藩镇割据,中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导致社会日益尖锐,被农民起义瓦解。907年朱温夺取 * * ,进一步说明“内患”是统治败亡的主要原因。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势力延续和扩大,权臣篡位导致 * * 更替频繁,这更加深了赵匡胤的忧患意识,况且他本人也是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 * * 。(2)宋太祖把军权收归中央。(3)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也产生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军费和官俸的开支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4)地方割据会大大削弱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的加强又会造成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这是封建统治无法解决的。

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审题时应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宋太祖此言论的论点是“内患可深惧”,论据一是“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二是“外忧”不过边事,惟 * * 邪无状。整份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重内轻外”。在对材料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基本史实解答问题,最后通过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使认识得到升华。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书为掾,辞不就    辟:征召

B.逻者诬州民冒禁,其家籍:查抄。

C.未几,致仕,居汉中致仕:退休

D.抚爱百姓,本抑末敦:敦厚小题2: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B.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C.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D.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统初年,王利用受命监铸百官衙门的官印,历任太府内藏官,出京担任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被贬为北京奥鲁同知。

B.大德二年,王利用全部免除在其他郡服役的站户的徭役,百姓得到了很多利益。

C.成宗即位后,起用王利用做太子宾客。王利用首先把切中时政要害的事写疏上奏。

D.由于年老多病,皇上命御医前去诊视,王利用对弟弟王利贞、王利亨说:“我受国家厚恩,不能报答,十分惭愧;死生有命,药也无能为力。”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4分)

②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3分)

(2)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王利用“为国为民”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