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麦卡锡主义

答案

参考答案:

二战后的美国,战争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 * * 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 * * 排外运动,涉及到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麦卡锡在参议院掀起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 * * 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将锋芒指向杜鲁门政府,从1953年起,麦卡锡将魔掌逐渐伸向外交领域,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1954年12月1日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了谴责,1957年麦卡锡死亡,风波平息,麦卡锡主义是战后全球出现冷战和美国国内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出现的一股歇斯底里的 * * 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对美国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沉重打击。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迅猛提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文明得以急速进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的明显例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战胜封建制度的雄厚物质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工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大、持久和稳定。由于电力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电器和生产机械、运输工具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以电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与扩展。因为,电力的使用不但在加工技术上为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而且由于物资运输量的急剧增加,也对发明更加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提出了迫切的客观需求。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三:然而到了19世纪,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第二,西洋已于18世纪中年起开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近百年的中 * * 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二总结电力的应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历史中开始用机械生产创办近代企业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中划线部分指的是材料一、二中的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标志是什么?(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