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内容的改革?(8分)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针对社会风俗又是如何变革的?你又如何评价?(8分)

答案

 (1)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3分)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5分)

(2)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3分)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5分)

题目分析:(1)第一问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找出关于社会风俗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涉及的是评价问题,风俗的改革,是通过对落后的东西进行变革,以促进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因此,这样的改革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评价时应突出积极的。

(2)第一问主要是再认再现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从中提取出关于社会风俗的内容即可。第二问,评价,注意要评价的是明治维新中关于社会风俗改革的内容,不是整个明治维新,应注意到,日本的改革不是抛弃,而是有选择的改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光 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为什么说“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试找出一处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E、本文紧扣“时光”,以时间为序,先写“蓓蕾”,次写“枯黄的树叶”,最后写了自己对光阴的思考与感悟。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