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文化事业产品的非排他性是有限的,具体表现在()

A.一定条件下的电视、广播的覆盖面是有限的

B.演员的声音和演出动作的可视听范围是有限的

C.展览场地的可容纳范围是有限的

D.一个人看电视、听广播、看电影、看演出、看展览,并不影响其他人正确答案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阅读理解与欣赏

吹口琴的男孩

我曾在一个小城居住过一段时间。春天的早晨,这里常常会泛起大雾,因此我上班的时间通常是很早的。我在一家书店里工作。

街角上有一根竖起的木杆,上面垂挂着一只广播喇叭。我每天都从它的下面经过,当然,它也框定了我的生活规律,从那段清晨音乐一响,我就知道,是该起床的时间了,随后是固定的一些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刷牙,洗脸,用那柄木梳胡乱地梳理几下头发。吃点简单的早饭后,马上推出那架丁当作响的自行车驶入弯曲狭窄的小街。那段音乐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声音足以涵盖我住地周围的大部分地区。

一天,我照例穿过这条街口去上班,无意中一回头,我发现在那根木杆下站着一个孩子。他瘦瘦的。穿着很单薄。从他的目光中我还可以断定:他是一个盲童。雾仍很大。我想他一定是凭借着这声音的指引才摸到这里来的。此后的每天,我都能看到这个孩子。那个男孩也知道在一阵车铃声响过之后,便会有人停下来,默默地陪他听上会儿音乐。但我们谁都没有说话。这样的默契很快随着这条街道的拓宽被打破,那只喇叭被人摘走了。那个男孩也随之没有再来。

再次遇到他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当时我正穿过小街,忽然听到从街口处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琴声。我循声而去,只见一个男孩坐在青石板上,在动情地吹着一只口琴。正是那个男孩。我停住了车子。他也感觉到我的存在,但他没有理会。那只口琴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着动人的白光。“明天还来吗?”我问。他分明是要回家了。他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分辨我声音的确切含意。“嗯”,他终于点点头。双手牢牢地握着那只锃亮的口琴。“你的家住在哪儿?”他没作声。只是用手指了指前面——显然是那些低矮平房中的某一户人家。

第二天,我又来到了那里。而且果然又看见了他。不同的是在他的面前放了一只盛满清水的盆子,他用一把小毛刷摸索着擦拭那只口琴。

“怎么不吹了?”我弯下腰,一把握住那双干瘦的小手。他没有拒绝。

“我就是陪你听音乐的那个叔叔,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吹了呢?”

“他不该这样说我!”他显然是相信了我。

“他是谁?”

“那个借我口琴的孩子。”

“他说什么了?”

“……他说……他说你怎样吹不都是一个瞎子吗?我当初借你口琴是因为你实在是太可怜了,我一吹口琴,你就跟在我身后,索性不如……”我看到这个男孩的眼中有盈盈的泪光在闪动。

“现在,我要把这只口琴刷干净,还给他!让他知道,他的口琴是干净的,千万可别弄脏了它!”

我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对这个男孩说:“等着,孩子,明天你将会得到一把新的、干净的口琴。请相信叔叔,好吗?”他的手紧紧握了一握。

“那……好吧。”这个男孩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第二天,他穿了一件干净的衣服迎候我。我把口琴递给他:“这是我在商店刚刚买的,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等着,叔叔,”他的口气柔和了许多,“十天以后你再来这里好吗?”他几乎是恳求的样子。我答应了他。

十天过去了。我们又见面了。那个男孩手里攥着一个布口袋,我明白了一切,想阻止他,但他的固执劲儿又上来了,“叔叔,这是我和妈妈糊纸盒挣的钱,您收下吧,我不能白要您的口琴。真的,叔叔。”我沉默地看着那个瘦瘦的男孩,慢慢接过了这折皱的分分角角。

“告诉你,叔叔,我还要上盲童学校呢。以后就会有好多老师教我唱歌,吹琴了……”这个孩子内心的光明也将我一下子照亮了。

“再吹一次,好吗?”

“好!”

……琴声慢慢地升了起来。

1、为什么在介绍男孩之前写“我”的上班路途等相关情况?

答:                                                                      

2、文章主要写了“我”与男孩相遇的几个镜头?请你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                                                                      

                                                                              

3、“但我们谁都没有说话。”为什么两人都选择默默聆听,默不作声呢?

答:                                                                      

                                                                              

4、 “让他知道,他的口琴是干净的,千万可别弄脏了它”有何弦外之音?

答:                                                                      

                                                                              

5、“他几乎是恳求的样子。”为什么会是如此神情呢?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                                                                      

                                                                              

6、文中“这个孩子内心的光明也将我一下子照亮了”有何深刻含意?请以“我心中的吹口琴的男孩”为标题,用150字左右谈谈对他的印象。

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的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却是整个儿的,从山上直要照到山下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都在屋外,像夏天晚上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着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日常所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是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原多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有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深夜人静时听到风声的时候,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选文第二段表现了风的那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那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着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