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事业费由中央财政拨付。
参考答案:对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事业费由中央财政拨付。
参考答案:对
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50mL0.50mol/L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2)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3)已知Q=cm△t,经数据处理,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
(4)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7.3kJ/mol,你认为(3)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5)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______△H(填“<”、“>”或“=”),理由是______.
(12分)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 |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 物质的量浓度大的溶液中酚酞红色消失 证明 |
方案二:向原红色消失的溶液中加 (填试剂名称) | 红色重新出现,则说明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