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2)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答案

(1)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本小题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设问一:此题主要考查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该地经济的发展是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外来经济发展的预见,可见认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该地的措施,可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设问二:主要考查了认识论的理解。国家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证明措施的可行性,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重视就业,就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就业,可见认识的反作用。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