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寒夜》的主题思想和风格特征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1)《寒夜》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所经历的家庭破裂的悲剧,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寒夜》是巴金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中描写的走向崩溃的家庭,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并且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来了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2)细腻人微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寒夜》在艺术上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是静态的,孤立的,作者透彻地揭示了那些隐蔽的心理过程,并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对立的情势下的运动。比如,曾树生决定离家去兰州,这个决定是在各方面影响下做出的,然而这些影响却常常使她的心理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当她回家征求丈夫意见时,出乎意料的是丈夫同意她走,这反倒使她犹豫了,反而使她违心地说出“我不走”这句话来。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相比,《寒夜》在艺术上的一个明显的、巨大的变化是由“热”而“冷”。《家》中对封建专制制度发出的剑拔弩张的“我控诉”和激情抒发的表达方式,在《寒夜》中开始变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更为冷静、客观同时也更为深刻的剖析。作品的笔调是冷峻的,气氛是肃杀的,就像作品的标题一样,给予读者的感受是逼人的冬夜的寒气。这一变化,表明了作家艺术功力的深化。

问答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铺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看着邻近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人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多希望听到一个声音“哎,换到我的下铺来吧。”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女孩明白自己要同妈妈挤在狭小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哭闹着要在老爷爷的下铺睡。已经躺下去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又凉快又方便。”小女孩的妈妈见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也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脸都红了。
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您摔着就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攀爬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真切、感人请写出来并进行赏析。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