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试比较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

答案

参考答案: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理和四个结论。

三个原理:

(1)产品是以产品来购买的,货币只不过是交换的媒介;

(2)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3)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

四个结论:

(1)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销售就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挣得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

(2)每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利害相关。一个企业成功,可帮助其他企业获取成功;

(3)进口外国货物不会损害本国产业,外贸自由十分必要;

(4)单纯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凯恩斯定律即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扩大需求刺激供给,认为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指出对于社会总供给来说,社会总需求常常不足。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资产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使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使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造成一部分的“非自愿失业”,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同时,利率的浮动使即期储蓄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即期投资,消费倾向较为稳定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应该让资本家增加投资。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经济运行总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凯恩斯则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必须加强国家干预。

改错题

钓鱼岛之争,全球瞩目,世人关注。日本这个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究竟走向何方?值得研究;它的历史,值得回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图二:力主改革的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材料二:

                

图三: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图四:东京街头有了电灯

材料三:图五: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1)日本在历史上多次进行改革,向先进文明学习。材料一及材料二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分别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

(2)材料一所示图一的作品反映出这次改革受哪国影响?结合所学,请举一例古代史上中日友好往来的史实(2分)

(3)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出这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哪一内容?图四所反映的情景又与哪一次产业革命有关?改革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改革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战争,战争名称是什么?(4分)

(4)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得到了哪个国家的援助?哪一政策的制定促进了日本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经济的发展?(2分)

(5)综上所述,谈一谈日本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