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2011年8月1日,在距离我国大陆约10000公里的东太平洋,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带着从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自7月21日开始,这艘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的潜水器,在这片海域共进行了5次下潜,顺利完成了本次5000米级海试任务。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观点的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我国“蛟龙”号顺利完成了本次5000米级海试任务,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成果。(5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国“蛟龙”号能带着从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是利用规律的表现。(5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规律的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规律的知识是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