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性相近习相远

答案

参考答案:

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了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

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我国历史上,对“国富”与“民富”孰先孰后的看法众说纷纭。管仲认为“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商鞅认为应“富国弱民”;荀子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王安石强调“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把“国富”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国富民富”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此,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着,党和国家把“民富”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阅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说明我国对“国富”与“民富”关系问题认识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