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墓葬的各期主要特征。

答案

参考答案:

A.第一期,东汉末至吴初(3世纪初——3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墓葬主要有前后室砖墓、单室砖墓。前后室砖墓,大多为规模较大的大型墓,一般都有前后室。前室平面多近方形,有的在左右附有耳室,墓门之前筑有较短的甬道,甬道之前接长斜坡墓道。后室较大,平面呈长方形,顶部为券顶。全长6-9米。这一时期墓葬与东汉时期墓葬差异不大,表明在孙吴初期东汉旧制没有较大的改变。大中型墓随葬品多陶器;青瓷器数量较少,器类主要有形体扁宽的罐、盘口壶、熏炉和五连罐式谷仓、蚕茧形胡子;另有漆器、铜器和铁兵器。还多随葬砖等之地的买地券、名刺木简、木方和五铢钱。单室砖墓,以长方形券顶砖墓较多,墓前设甬道。这类墓大多为中型墓。随葬品与前后室墓类似。

B.第二期,吴中期至东晋初(3世纪中叶——4世纪初)这一时期墓葬的地方特征显著。墓葬与第一期相似,可分为前后室墓、单室墓。前后室墓,多为前附甬道的前后室砖墓,顶部为四隅券进式的穹隆顶,有的墓室两壁向外砌出弧线,墓壁有的设有灯台或砌出灯龛,墓室之内出现了排水沟、砖棺床和砖塌。东吴中晚期的前后室墓葬,虽然形制上仍然继承了东吴早期的形制,但随葬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较多地使用青瓷器皿和青瓷质的模型器。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现了反映佛教信仰的遗物,如有些俑的额部出现了类似佛的“白亳相”的装饰,谷仓罐上贴塑佛像,随葬装饰佛像的带扣,甚至还出现了独立的陶制佛像。

单室砖墓,多为中型墓葬。一般前附甬道,墓室呈长方形,券顶。甬道一般位于墓室前端正中,也有一些甬道偏于一侧,个别的还带有耳室。有的墓葬带有斜坡状墓道。一般墓砖上模印有花纹,主要有钱纹、米格纹、人面纹等。也有的模印年号。这一时期的小型墓较前一阶段变化不大,新出现了甬道偏置一侧的做法,随葬品中也有了少量的瓷器,如罐、碗之类。随葬品中青瓷的数量、种类增多,釉色复杂化。出现褐色斑饰,褐色彩绘,甚至还出现褐色釉。

C.第三期,东晋至刘宋(4世纪初——5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墓葬在南京发现多处南迁大族的墓群,多为大中型墓。墓壁有的砌灯龛、直棂窗。壁砖多有纪年铭,纹饰逐渐复杂。大约在这一阶段的晚期,墓壁出现拼砌较大面积的七贤、荣启期等人物砖画。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有以下几种:前后室砖墓,这种形制是对前期墓葬形制的继承。长方形单室砖墓,结构简单,规模较小,顶部为券顶。带甬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这类墓葬之中,形制多样,既有甬道位于墓室正中的凸字形墓葬,也有甬道偏于一侧的刀形墓葬。同时还出现了新流行的形制,主要有墓室接近方形的单室砖墓和甬道加长的单室砖墓。吕字形砖墓,即在甬道前端砌筑出类似小室的双室墓。随葬品减少,罐、壶、瓶类向瘦高发展,以凭几为中心的蹋上用具逐渐成组。

D.第四期,齐、梁、陈三朝(5世纪中叶——6世纪)这一时期的墓葬主要有带甬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长方形砖室墓、“吕”字形墓、竖穴土坑墓等几种,墓葬形制基本继承了前期的特征。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瓷器、铁器、铜器、滑石器等。在一些墓中还发现祭台。

判断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另一方面要着力实施文化创新、产业拉动和“走出去”的基本战略,使文化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固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关于“软实力”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可以提升该国的“软实力”。     

B.“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政策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C.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D.发展“软实力”目的在于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