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                                            

(2)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篇幅一般较长,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                                                     (3)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

(4)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 )

答案

(√)(×)(×)(√)

小题1:正确

小题2: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小题3:“教育家”改为“革命家”

小题4:正确

四个小题的正确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识记,多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

太祖得巢湖水师,善长力赞渡江。既拔采石,趋太平,善长预书榜禁戢士卒。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太祖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为帅府都事。太祖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为参议。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置守冢户百五十,给佃户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逾年,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徙江南富民十四万田濠州,以善长经理之,留濠者数年。七年擢善长弟存义为太仆丞,存义子伸、佑皆为群牧所官。九年以临安公主归其子祺,拜驸马都尉。初定婚礼,公主修妇道甚肃。光宠赫奕,时人艳之。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尝欲营第,从信国公汤和假卫卒三百人,和密以闻。四月,京民坐罪应徙边者,善长数请免其私亲丁斌等。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命逮存义父子鞫之,词连善长。于是御史交章劾善长。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帝手诏条列其罪,傅著狱辞,为《昭示 * * 党三录》,布告天下。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祺子芳、茂,以公主恩得不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B.病愈命董建临濠宫殿  董:监管

C.京民坐罪应徙边者    徙:迁移

D.光宠赫奕,时人艳之  艳:羡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B.又娴于辞命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C.四年以疾致仕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B.李善长表面宽和而内心刻薄,奏请朝廷罢免了和他争权的李饮冰、杨希圣,又逼迫和他发生矛盾的刘基告老辞官。

C.定国后,李善长光宠赫奕,弟弟李存义擢为太仆丞,侄子李伸、李佑都担任了地方官员,儿子李祺成了驸马,拜驸马都尉。

D.胡惟庸因李善长推荐,一直做到丞相,后来胡惟庸因为谋反被杀,李善长自己也因受胡案牵连致使自己连同妻子以及其他亲属七十余人被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城下,即揭之通衢,肃然无敢犯者。

译文: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译文:                                                                

(3)帝怒按斌,斌故给事惟庸家,因言存义等往时交通惟庸状。

译文: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