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关于脑震荡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伤后短暂意识障碍

B.逆行性遗忘

C.CT检查可见点状出血

D.腰穿无红细胞

E.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答案

参考答案:C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日 喻 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 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眇(miǎ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③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也/达:通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学/务:致力、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扣盘得其声/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以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士杂学而不志道/王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眇者)揣籥,以为日也

B.(人)以其言试之(于)河,未能不溺者也

C.昔者(朝廷)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吴彦律)方求举于礼部,(苏子)作《日喻》以告之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做学问应有的态度,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 当今不务学问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却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并就此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 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 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