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颅底陷入颅颈部X线检查用以下测量方法中哪些不能够确诊()

A.齿状突顶点高出钱氏线(腭枕线)3mm以上

B.齿状突顶点高出麦氏线(基底线)6mm以上

C.基底角超过145°

D.Bull角大于13°

E.外耳孔高度指数小于13mm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C为扁平颅底的测量诊断标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窗外的大树

周有光

我在85岁那年,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看报,看书,写杂文。

小书室只有9平方米,放了一顶上接天花板的大书架,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和一个茶几,所余空间就很少了。

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如此过着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老伴去世后,两椅一几换成一个沙发,我每晚在沙发上屈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

人家都说我的书室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有人要我写“我的书斋”。我有书而无斋,便写了一篇《有书无斋记》

我的坐椅旁边有一个放文件的小红木柜,是旧家偶然保存下来的遗产。

我的小书桌桌面已经风化,有时会刺痛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初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删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翻版。

一位女客来临,见到这个情景就说,精致的红木柜,陪衬着破烂的小书桌,古今相映,记录了你家的百年沧桑。

顽石补天是我的得意之处。我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裤子破了无法补,急中生智,用橡皮胶布贴补,非常实用。

林彪死后,我们“五七干校”全都回北京了。我把橡皮胶贴补的裤子给我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哈哈大笑!

聂绀弩在一次开会时见到我的裤子,作诗曰:“人讥后补无完裤,此示先生少俗情!”

我的小室窗户只有一米多见方。窗户向北,“亮光”能进来,“太阳”进不来。

窗外有一棵泡桐树,20多年前只是普通大小,由于不作截枝整修,听其自然生长,年年横向蔓延,长成了荫蔽对面楼房的蓬松大树。

我向窗外抬头观望,它不像是一棵大树,倒像是一处平广的林木村落,一棵大树自成天地,独创一个大树世界。

它年年落叶发芽,春华秋实,反映季节变化;摇头晃脑,报告阴晴风信,它是天然气象台。

我室内天地小,室外天地大,仰望窗外,大树世界开辟了我的广阔视野。

许多鸟群聚居在这个林木村落上。

每天清晨,一群群鸟儿出巢,集结远飞,分头觅食。

鸟儿们分为两个阶级。贵族大鸟,喜鹊为主,骄居大树上层。群氓小鸟,麻雀为主,屈居大树下层。它们白天飞到哪里去觅食,我无法知道。一到傍晚,一群群鸟儿先后归来了。

它们先在树梢休息,漫天站着鸟儿,好像广寒宫在开群英大会,大树世界展示了天堂之美。

天天看鸟,我渐渐知道,人类远不如鸟类。鸟能飞,天地宽广无垠。人不能飞,两腿笨拙得可笑,只能局促于斗室之中。

奇特的是,时有客鸟来访。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是什么鸟,转了两大个圈,就匆匆飞走了。你去我来,好像轮番来此观光旅游一样。

有时鸽子飞来,在上空盘旋,带着响铃。

春天的燕子是常客,一队一队,在我窗外低空飞舞,几乎触及窗子,丝毫不怕窗内的人。

我真幸福,天天神游于窗外的大树宇宙、鸟群世界。其乐无穷!

不幸,天道好变,物极必反。大树的枝叶,扩张无度,挡蔽了对面大楼的窗户;根枝伸展,威胁着大楼的安全,终于招来了大祸。一次大动干弋的砍伐行动开始了。大树被分尸断骨,浩浩荡荡,搬离远走。

天空更大了,可是无树无鸟,声息全无!

我的窗外天地,大树宇宙,鸟群世界,乃至春华秋实、阴晴风雨,从此消失!

[注]此文作于2009年,时作者104岁。

小题1:文章写作者被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部分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此部分叙述有何作用?(4分)

答:      

小题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答:                                                                

(2)我的窗外天地,大树宇宙,鸟群世界,乃至春华秋实、阴晴风雨,从此消失!

答:     

小题3: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树?这样描写大树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小题4:文章标题是“窗外的大树”,前面却用很长的篇幅描写自己的斗室,这是否离题?为什么?(6分)

答:     

填空题

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金属材料资源。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下面为某同学的实验方案,我们一起对实验分析、完善并归纳。

[实验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FeSO4溶液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Fe>Cu>Ag

[实验方案]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观察分析]

(1)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字母A、B、C)。

(2)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实验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方案完善]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

[讨论归纳]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归纳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

[拓展运用]

(1)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2)铜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但铜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生锈。某化学兴趣小组用A~D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A、B、D中均为煮沸过的蒸馏水,B中试管上层充满CO2,C中放有干燥剂,向D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密封)。

十天后发现,只有A中铜生锈,且水面处铜生锈较严重。铜生锈的条件是()。

(3)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别回收银和铜,设计如下方案。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再对滤渣A按如下流程图处理:

a.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b.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滤纸未破损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的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浑浊,在仪器洁净、滤纸未破损的前提下,你认为滤液的浑浊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