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0年1月,某市一家养鸡专业大户钱某养的鸡开始出现拉稀、消瘦等症状,2月就有 500多只鸡死亡,到3、4月份死鸡数量逐渐增加,钱某买了很多药都没能遏制死鸡,至 2000年5月,钱某共死鸡6000多只,购鸡苗和饮料等直接经济损失12000元,如果鸡长成,则每只按市场价可卖6元。钱某不得不停止了养鸡。钱某多方调查,发现邻近的都邦化工厂1999年12月扩大了生产,新增了化学产品品种,其厂内的废水经过一定处理直接储存在场内的废水池里,该废水池距离钱某养鸡场仅十多米,钱某怀疑是化工厂的废水池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他养的鸡饮水中毒,因此,钱某于2002年6月把都邦化工厂诉至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院不会支持钱某的诉讼请求,因为,已经经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

B.钱某应当科学地证明他的死鸡与都邦化工厂的污染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C.如果法院判决化工厂赔偿钱某,赔偿数额应当是36000元,包括钱某的可得利润

D.都邦化工厂可以通过证明自己遵守了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且没有污染物排放为理由进行抗辩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理由:此题涉及了环境民事诉讼的一些重要问题。环境民事诉讼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法院判决不是科学裁判,并不要求严格科学的证明污染损害后果和污染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在环境污染民事诉讼中,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推定,而且在举证责任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所以选项B说法错误。环境污染损失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即包括可得利润。所以选项C说法正确。环境民事诉讼采用的是所谓的无过错责任,污染者不能以排污行为合法、没有过错为理由进行抗辩。所以选项D说法错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地方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乡村公路网发展异常迅速。
某地方政府准备修建一地区乡村公路网,其宏观目标定位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项目目标层次包括下列因素:
(1)改善农副产品运输条件,沟通与外界的联系渠道。
(2)推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上级政府财政拨款5000万元,以工代赈投入300万元。
(4)完善该地区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
(5)预计用工5万人/月,历时3年。
(6)建成四级公路240km,各类桥涵50座。
(7)由省公路设计院勘察设计,县公路局负责建设管理。
(8)由乡村政府负责征地和拆迁安置。
(9)建立乡村管理机构。
(10)乡村全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以上。
根据上述分析,为编制本项目的逻辑框架矩阵表,负责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咨询工程师依次确定了项目的直接目标、产出成果和宏观目标的可验证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投入活动的预算成本和验证指标及方法。
为了体现民主决策,当地政府要求采用参与式方法,征求有关社会成员对公路建设规划方案的意见。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提出如下要求:
(1)要求参与者有在县城或镇工作的经历,其思维模式较之其他乡村居民更为先进。
(2)要求参与者以普通话作为交流语言,以便提高沟通效率。
(3)要求参与者是男性公民,更敢于表达不同意见。
(4)参与者要具有较高学历,以便发表专业见解。
(5)尽可能针对关键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不要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