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分别简述这两次变法在富国方面的措施。并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性质的不同点和历史作用的相同点。谈谈有何启示?

答案

历史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

封建统治危机时期。   

措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局部调整的改革。   

历史作作用:生产发展,财政收人增加;军事实力增强。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

性;改革要措施有效,用人得当。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005—2006年高考中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背景、内容、作用、影响的考查。复兴的时候,应注意把中国古代改革与现在的改革进行比较,以做到“相互借鉴、古为今用”,赋予古代改革以现实意义。具体讲,应进一步明确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总结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特点和启示。

问答题

[说明] XX公司2011年3月中标某市公安局的人口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因该市要在2011年11月举办某大型国际会议,因此公安局要求人口管理系统一定要在2011年7月1日之前投入使用。强某是负责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虽然他进公司才不到3年,但他已成功地管理过2个类似的项目,被大家称之为“救火队长”,而强某也对自己信心十足。但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强某还同时管理着另外两个项目,而这个人口管理系统项目的工期要求紧、他能调用的人手少。
该人口管理系统项目属于升级项目。原来的系统为XX公司开发,是C/S结构,只能管理本地城区常住人口。新的人口管理系统要求是B/S结构,要既能管理城区常住人口又能管理郊区常住人口、市辖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而公安局要求该新系统首先把流动人口管理起来。该项目从技术角度可分为网络改造和软件开发,而软件又分界面、业务流程和数据库三个子系统。他们团队有6人,其中有人做过类似的C/S结构的项目,而公司刚刚结束的一个网络项目与本次承担的网络改造项目在技术架构方面几近相同,只是规模不同。公安局要求新系统能够支持移动接入,而项目团队中没有一人接触过移动接入技术。强某凭直觉知道依现有的人员在2011年7月1日之前完成项目是不可能的。

请说明强某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来估算项目的工期(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