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于1903年,第一批福特车因实用、确保质量、定价合理,生意一开始就非常兴隆。1906年,福特推出的车是面向富裕阶层的豪华型车,车体笨重,且多为订制,一般消费者买不起结果销售量下降。1907年,亨利?福特及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实行“薄利多销”,于是生意又魔术般地回升。到1908年初,亨利?福特按照当时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农场主)的需要,做出明智的战略性决策:致力于生产统一规格、价格低廉、适合当时消费者需要的“T型黑色车”,并且在实施标准化的基础上组织大规模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凡年中,福特汽车公司的纯收入高达5亿美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那时美国公路已四通八达,路面大大改善,美国广大消费者开始追求时髦,简陋的“T型车,,虽然价格低廉,但已不能招徕顾客,因此销售量开始趋于下降。可是,当时亨利?福特脱离市场现实,顽固地坚持”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生产黑色的“观念。而通用汽车公司却时时刻刻注视着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当时的市场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新颜色、新样式的汽车,于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兰“车开始排挤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1926年”T型车“销售量陡降,到1927年5月,亨利?福特不得不停止生产”T型车“,改产”A型车“。在福特车改产期间,通用汽车公司乘虚而入,占领了福特车市场的大量地盘,成为汽车工业市场上的领先者。

20世纪20年代中期,亨利·福特坚持的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

A.生产观念

B.市场营销观念

C.推销观念

D.客户观念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20世纪20年代中期,亨利?福特坚持“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生产黑色的”观念属于生产观念。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走进天堂的门票

  ①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②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③哥哥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上面。”

  ④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⑤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⑥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⑦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⑧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设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饱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配方,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业界的名人……

  ⑨弟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双双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人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两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⑩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1.第①节中,“天公无眼识良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弟弟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天堂”与“门票”的含义。(要注意结合对整个语段的理解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哥哥让弟弟先去烧成车间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感受?(开放性试题也应注意题目对答案的指向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