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舌战图: 反映的是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 * * 者腰斩,告 * *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 * * 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回答:

(1)商鞅是在坚持那种学说下进行变法的?据材料三、四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分)

(3)材料三、四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答案

(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

(2)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织;④重农抑商;⑤实行县制;⑥废除井田制;⑦统一度量衡。(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3)材料三持否定态度,材料四持肯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