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日民主 * * 建设的三三制原则?
参考答案:
三三制是中 * *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 * 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 * * 中人员的分配, * * 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1941年,抗日根据地 * * 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 * * 是 * * 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人员如何组成,是 * * 建设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它既表明了 * * 的性质,也直接关系到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和群众基础是否广泛。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 * * 不同,抗日根据地 * * 最显著的特点,是从1940年开始实行"三三制",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成人员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即 * * 党员占三分之一,非 * * 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中 * * 党之所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其实质就是为了反对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实行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加广泛的 * * ,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三三制"的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使边区各级 * * 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一些跑到敌占区的地主开始回乡,乡绅富商也有了在根据地投资经营的积极性。华中根据地实行"三三制"以后,原地方精英与新四军和抗日 * * 出现了少见的融洽气氛,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空前的抗日热情。乡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减租减息的阻力也相应地减小了。另外,"三三制"也使边区 * * 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大大加强,提高了边区各级 * * 机关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