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马丘比丘 * * 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1977年,一些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学者和教授在秘鲁的首都利马集会,所通过的 * * 签署仪式在秘鲁的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进行,所以被称为《马丘比丘 * * 》。它是《雅典 * * 》的姐妹篇,旨在回答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问题。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同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城市的每一座建筑物是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需要与其他建筑物进行对话,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③应鼓励住房的使用者参与住房设计。所谓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只有当设计与人民的风俗习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

④大城市的交通政策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交通。

实验题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                   ,二是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