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6岁,母亲在为其洗澡时,发现双侧睾丸不对称,右侧较左侧大,大小约5cm×4cm×5cm,有明显沉重感,无明显疼痛及发热,未触及局部淋巴结肿大。透光试验(-),有沉重感。

若患者病理检查提示为睾丸间质细胞瘤,以下哪些为其病理表现()

A.细胞边界清晰,直径超过5cm,实性,呈黄色

B.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丰富且多呈嗜酸性

C.胞内可见Reinke结晶,核排列整齐,可见大量具有管状脊的线粒体

D.细胞可表达波形蛋白、抑制素、蛋白S100、钙视网膜蛋白

E.细胞可表达弹性蛋白、角蛋白、抑制素、蛋白S100

F.病灶局限,外观呈黄色,平均直径3.5cm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物质结构研究的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物质世界,是如何由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在不同层次上构成的;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是如何由它的微观结构所决定的。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突破。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逐渐弄清了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围绕着它作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虽然只有原子体积的十万亿分之一,但这种小小的原子核又是由中子、质子组成。在20世纪60年代,高能物理实验又发现了许多与质子、中子有强相互作用的新粒子,这些新粒子以及中子、质子、介子等统称强子。高能物理实验表明,强子也有结构,理论物理认为夸克是构成强子的下一层次粒子。理论物理学家把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为胶子。果然不出所料,这种胶子1979年被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发现,又一次证明了理论物理的正确。1979年基于基础理论,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做出弱电中的三个中间玻色子w-、w+、z0的预言,从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1983年上半年在日内瓦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找到了它们,实验值与理论预期值也高度符合。目前,物质结构理论正面临第四次突破。

开头部分加点的“它”所指代的是哪一项?()

A.各自独特的微观粒子

B.千差万别的物质

C.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

D.微观粒子和物质性质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