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2)请写出兔、草、狐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________(填两项),等等。

(4)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对生物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有同学想了解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无影响,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

方法步骤:

Ⅰ制作下图所示装置;

Ⅱ将20条蚯蚓放到隔离带上,然后盖上鞋盒;

Ⅲ一段时间后,打开鞋盒盖子,数出两边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并记录;

Ⅳ重复步骤Ⅱ和步骤Ⅲ几次;

Ⅴ根据几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出两种土壤中蚯蚓数目的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与结论:

预期结果有三种情况,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少于、基本等于或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为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________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则假设成立。

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像该实验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实验。

答案

(1)生产者   生物圈   (2)草→兔→狐   (3)阳光、空气(和水)   (4)平均值   明显多于   水分   对照

题目分析:(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食物链:草→兔→狐。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 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会多次统计,求平均值,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所以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