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试分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

和谐世界的核心特征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首先,和谐世界理念与我们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外交的根基是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的提法来源于这一根基,同时又在此根基上有所发展。和谐世界要求各个国家、各种制度和各种文明之间不仅仅是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井水不犯河水,还进一步发展为和谐共存,增添了彼此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等一些新的内涵。增加了各类国家和各种力量之间积极互动的新要素。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存,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第二,和谐世界理念是迄今我们提出的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延伸。建国以来,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维护我们根本利益的需要,相继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理念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我认为,这一理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涵盖了更多的普世价值,体现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这就使和谐世界理念能够获得外界更多的共识和共鸣,也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和谐世界理念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中国文化或者东方文明的精髓之一,就是重视和提倡“和”这个概念。和谐世界发出的第一个强烈信息,就是“和”。所以说,以“和”为核心的理念,以及今后可能由此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理论数百年来的权威学说。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使东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了现代化意义,也将为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开辟道路。

第四,和谐世界理念初步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和谐世界的理念实际上涵盖了我们迄今陆续提出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以及新环境观,尽管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否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第五,和谐世界理念全面启动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不仅仅需要硬实力,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实力。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要下气力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的新阶段,或者说到了一个下力气来发掘我们软实力巨大潜力的新阶段。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之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理解和接受,这本身就反映了我们的影响力、感召力在不断扩展。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③。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选自《刘梦得文集》有删改)

注:①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②通籍博望:可出入太子(唐顺宗)的宫苑。③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东汉顺帝为宦官所拥立。后梁冀进毒弑质帝迎立桓帝。贵臣指宦官。这两句暗示了顺宗之死为宦官所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间岁:隔了一年

B.上大奇之奇:以……为奇

C.能以口辩移人移:调动

D.时上素被疾被:遭受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禹锡“重屯累厄”(多灾多难)的一组是(3分)

①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②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③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④予出为连州

⑤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⑥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为父守丧期满后,宰相杜佑因为与他熟识,请他出任掌书记,但他告知母亲后,由于母亲的反对,又请求调任其它地方。

B.王叔文出身寒微,才华出众,因擅长下棋得以与太子亲近,进而与太子讨论国家

大事。太子即位后他得到重用。顺宗去世后因宦官掌权,他最先被贬谪。

C.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和作者关系亲近,作者经常去拜访他们,称赞王叔文有才能,他们也同意作者的看法。

D.刘禹锡在71岁时,感到生命将尽,便为自己写铭文一篇,感慨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心怀坦然。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5分)

译文:                                                                 

(2)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5分)

译文: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