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来源于五加科的药材是()

A.通草

B.川木通

C.大血藤

D.苏木

E.鸡血藤

答案

参考答案:A

问答题

四、
“一叶知秋”这句话说得有意思。淮南王头一个说这句话,挺像一个得道的人,窗明几净,忽然庵檐之下飘来一片似黄未黄的叶子,触微知机,恍然于时令潜移,有添夹衣的必要了。显然这片叶子不是人力摇落的,因为凡是沾着一点点人力味道的变化,我想选一个字来说明它的内容,那也许就是“命”。我虽不是测字先生,可是“命”这个字的形成,由于“人一叩”我一下就看出来了。中国文字的妙处,从我这个例子可以明白,就是能够契合宇宙,把它的隐秘用形象点破,外国文学偶尔得到传声的巧妙。然而说到传声,欧阳修的《秋声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两千多年了,没有一首外国诗能够让我忘记它们的印象。外国文字和中国文字一比,确乎是落在我们中国人的宇宙生命之外的。让我把话拉回来,我们是在说那片叶子,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时候,离开了树枝。辞谢的生命,好像有一种什么违抗不了的力量,可又决不是人力,加在它的身上,于是它的脸色苍白了,打了一个寒噤,就轻飘飘地任风吹风飓了-那是一点点小风,比春天什么风也小,然而没有一点点它们的温暖,假如这不是“命”,又该是什么呢先生,你不如帮我找一个字,说明这种自然力,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只是自然本身的法则
我倒想出来了一个,好像一辆车的滚动,没有人乘,没有马拽,两只轮子自己就旋转:我想一个字,那是“运”。
人生的悲喜剧是由于“命”和“运”连了起来。用一数学公式罢,命+运=人生。连了起来,所以宇宙就隐入混沌了。混沌这两个字是没有法子解释的,“命”有人力作祟,“运”有自然力作祟,人力和自然力乱作一团,理想和现实互为牵制,是进击,是销蚀,是挣扎冲突之外加上挣扎冲突,我们也许勉强可以拿颜色来象征它的面貌。你一定问我“混沌属于什么颜色”那是……算了罢,什么颜色也是,本来五颜六色看不清楚。
于是有人看清楚了,窗明几净,忽然院中飞来落叶,他轻轻对寂寞嘘出一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这句话到了唐朝诗人口中,便有了“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诗行,可是味道两样了,和帝尧治下的那个倔强的老人一样,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山僧和老人为了表扬自然的法力,拿蔑视人来做陪衬。这里虽然不谈政治,政治性依旧不免浓厚,所幸他们全是古人,我无须为其担忧。
我说“一叶知秋”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它以无限深厚的文学的暗示说明了人类知识增进的另一方式。譬如我多知道一点东西,一方面是“求”来的,有人力在内,一方面也有“悟”出的,得之于刹那间的。求到的往往显出崇高,出于经过了一番挣扎,可是悟到的也不示弱,往往远比崇高更为圆通,因为接近宇宙,更为接近一般法则。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悟出了地心吸力的大道理。研究科学最需要悟力,有些重要发明偏又仰仗触机。我不晓得别人怎么样了解这两个字,但是“机”本身没有意义,悟的重要性在“触”,正如苹果熟了随时随地在落,偏偏牛顿看进眼去,而且就在那一次看进眼去,这才悟出来。“一叶知秋”是相对论的一个注解,爱因斯坦想必和我一样喜欢这句话,他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科学现象,我因为它给我一点点诗意。历史上多的是因小悟大的实例,远例不说,且听到那老人一击那壤,帝尧的宝座就动摇了。不过要像这句话这样不带政治性,这样纯洁,不合一丝人世的丑恶,让我恍然于人的渺小,那样自自然然把我带到一个宏远境界悠悠然又让我回来体味人的伟大,似乎还不太多。所以我写下我精神上的喜悦。

文中作者谈了“命”与“运”的问题。他认为“命”指__________,“运”指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令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成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 “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成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③差:通“瘥”,病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解的一项是(     )

A.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药——市:买

D.讼者多让而止——两:再次

2.下列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     )

A.母氏所养——愚池之东愚堂

B.孝义道,由是病者多死——余音袅袅,不如缕

C.尚令百姓系囹圄——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