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6-20题(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内。共10分) 自言自语(其六) 史铁生自然之神以其无限的奥秘生养了我们,又以其无限的奥秘迷惑甚至威胁我们,使我们不敢怠慢不敢轻狂,对着命运的无常既敬且畏。我们企望自然之母永远慈祥的爱护,但严厉的自然之父却要我们去浪迹天涯自立为家。我们不得不开始了从刀耕火种到航天飞机的创造历程。 日日月月年年,这历程并无止境,当我们千辛万苦而又怀疑其意义何在之时,我们茫然若失就一直没能建成一个家。太阳之光轰鸣着落在地平线上,太阴之光又多情地令人难眠,我们想起:家呢便起身把这份辛苦、这份忧思、这份热情而执着的盼望,用斧凿在石上,用笔画在墙上,用文字写在纸上,向自然之神倾诉,为了吁请神的关注,我们又奏起了最哀壮的音乐,并以最夸张的姿势展现我们的身躯成为舞蹈。悲烈之声传上天庭,悲烈之景遍布四野,我们忽然茅塞顿开听到了自然之神在赞誉他们不屈的儿子,刹那间一片美好的家园呈现了,原来是由不屈的骄傲建筑在心中。我们有了家有了艺术,我们再也不孤寂不犹豫,再也不放弃(而且我们知道了,一切创造的 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这个。所以无论什么行当,一旦作到极致,人们就说它是进入了艺术境界, 它本来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现在主要是心灵的美的家园)。我们先是立了一面镜子,我们一边怀着敬畏滚动石头,一边怀着骄傲观赏我们不屈的形象。后来,我们不光能从镜子里,而且能从山的峻拔与狰狞、水的柔润与汹涌,风的和照与狂暴,云的变幻与永恒,空间的辽阔与时间的悠久,草木的衰荣与虫兽的繁衍,从万物万象中看见自己柔弱而又刚劲的身影。心之家园的无限恰与命运的无常构成和谐,构成美,构成艺术的精髓。敬畏与骄傲,这两极! (选自史铁生《宿命的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关于“艺术创造”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是在刀耕火种等物质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B.艺术创造使自然之神更加关注人类。

C.对生活意义的忧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

D.艺术的精髓在于表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往今来,由于儒学为我国统治阶级所尊崇,于是孔夫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的市场颇为广阔。民间甚至上流社会经常用君子与小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其基本理论简直就是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孔孟之道总是让人们感到温暖,它表面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如出一辙,这也是其长期以来能够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之所在。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看透其虚伪的一面?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百姓根本看不到其中的玄妙,甚至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无法逃脱政治家设计的高明的思想陷阱。

  根据孔子的理论,君子和小人是截然相反的两大类人,一切社会人都难逃道德的法网,除了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王将相。就像70年代的艺术作品中,人物都可以用好人与坏人来区分。好人往往是“高、大、全”的形象,坏人则常常贼眉鼠眼,形容猥琐。其实,这样无端破坏历史真实和现实真相的做法无疑是在把社会及人简单化,是在进行一种愚民化的道德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会出现一些被大理论操控的“大傻”。其丧失了基本的识别能力,一旦遇到坏人,不仅无法分清,还会人云亦云,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事实上,人是相当复杂的。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人”是指人总有满足私欲的诉求;“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是指即使十恶不赦的恶魔,其心中也有一点善念,有一些良知甚至一点伦理观念。人就是一个善恶相容的客体,他们有时候表现为正人君子,有时候又变成被人们嗤之以鼻的小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孔子把所有的小人物都划归到了小人的范畴,虽然他没有明确这么讲,但他认为一切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低端位置的人就是天理所致的小人,甚至鼓吹泾渭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教导人们小人物之所以小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品德不够高尚,而教导人们积德行善则是为了保持不合理社会的长治久安。他给人们一种错觉,那就是上流社会没有小人,并且企图掩盖帝王将相的反动本质,更不会指责他们是社会罪恶和不公平制度的元凶。由此可见,这样来评价人物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以腐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础的,是混淆视听的思想大毒草。

  如今,中国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要保证社会进步和人们幸福必须提倡一种大无畏的批判传统糟粕的精神,革故鼎新,进而建立科学民主的制度,而不是倒退到古人君子与小人酸溜溜的假道学中,津津乐道,沽名钓誉。(有删改)

1.对孔孟之道“总是让人们感到温暖”的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历来为统治阶级所尊崇,在民间也颇为流行。

B.孔夫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在民间甚至上流社会经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C.孔孟之道表面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如出一辙。

D.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百姓甚至大多数知识分子看不透孔孟之道的虚伪性。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虚伪的一面,应批判地继承。

B.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以腐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为基础的,是虚伪的。

C.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说是酸溜溜的假道学,是某些人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

D.21世纪需要提倡一种大无畏的批判传统糟粕的精神。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的基本理论简直就是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B.现实中的人是相当复杂的,好人也有满足私欲的诉求,坏人也有一点善念,有一点良知甚至一点伦理观念。

C.在孔子看来,一切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低端位置的人都是小人,而帝王将相都是君子。

D.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上流社会没有小人,而作为小人的老百姓只有积德行善才能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