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商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6分)

(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分)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5分)

(3)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1分)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其评价的主要理由。(4分)

答案

(1)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军事:奖励军功,确立二十等爵制。思想:燔诗书,明法令。 (6分)

(2)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

(3)北魏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但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回答两个以上按第一个给分)(4分)

题目分析:(1)考查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列举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即可。

(2)看清题目要求,不是回答张之洞的评价,而是要学生对张之洞的评价发表看法,主要从是否客观公正的角度回答。

(3)问实际涉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点评:1.这部分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专题。 2.随着高考选考试题命制技术逐步成熟,高考命题逐渐由考查单个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如:山东高考曾经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宁夏卷曾经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综合起来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看,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