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  变革策略

材料一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和康有为为变法分别采用了怎样的策略?(4分)

主题二 变革措施

材料二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和王安石将采取什么共同的改革措施?(3分)

主题三  变革图强

材料三 《战国策•魏策》:“秦与戎狄同俗”、“不识礼义德行”,“夷狄遇之”。

刘歆《新序论》曰:“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3)材料三说明了商鞅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主题四  变革反思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 * * 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5分)

答案

(1)孝文帝:以迂回战术消除变法阻力。(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2分)

(2)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为主要考试内容(或考经邦济国之术或选拔实用性人才)。(3分)

(3)成效:使秦国①经济发展,国家富裕;②军事力量明显增强;③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提高,孝公成为“霸君”;④综合国力增强,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6分,三点即可)

(4)①论者:操之过急。理由:①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使基层没有时间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致法令成为一纸空文。②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没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好就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5分)

②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5分)

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力量弱小。(5分)

④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理由: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缺乏政治斗争策略。(5分)

⑤综合观点。(5分)

⑥其他。(5分)

任一观点均可,但必须与说明的史实一致。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严密1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外名南伐,其实迁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策略;从材料“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可以看出康有为变法的策略。(2)范仲淹和王安石都认为认为考词赋获得有才之人太难了,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学习有用的知识,治理国家。(3)从材料“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可以看出,通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在诸侯国中实力增强,成为霸主。为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4))“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一种观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和近代的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是古代史上的改革,三者改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商鞅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孝文帝改革是为了封建化,实现管理方式的进步;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的局面,近代的维新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以实现富强。上述改革成效不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1995年至2003年度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 1995年1月1日,甲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46 500万元(其中,股本总额为10 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资本公积为30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6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500万元)。1995年度实现净利润400万元,股本与资本公积项目未发生变化。 1996年3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提出如下预案:

①按1995年度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1995年度实现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②以1995年12月31日的股本总额为基数,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计4 000万股。

1996年5月5日,甲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董事会提出的预案,同时决定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

1996年6月10日,甲公司办妥了上述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有关手续。

(2) 1996年度,甲公司发生净亏损3 142万元。

(3) 1997年至2002年度,甲公司分别实现利润总额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和600万元。假定甲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4) 2003年5月9日,甲公司股东大会决定以法定盈余公积弥补2002年12月31日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

假定:

①1996年发生的亏损可用以后5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②除前述事项外,其他因素不予考虑。

要求:

编制甲公司1996年度结转当年净亏损的会计分录。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