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

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2分)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2分)

(3)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分)

答案

(1)法家思想。顺应形势变化求新求变、勇于改革的精神。

(2)后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富足,遵纪守法。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3)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枉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题目分析:(1)商鞅变法的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变法革新以顺应形势的发展。商鞅变法集中体现了商鞅创新变革的精神。(2)商鞅变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同时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的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3)判断一场变法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是个人的结局如何,而是看是否顺从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