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题。

苏州某县地处水乡,水稻种植、畜渔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下图是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1.下列有关该县生态农业主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结构合理,合理种养

B.资源彻底开发

C.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资源高效利用

2.构成此农业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

A.猪、鱼 消费者      B.人 消费者

C.人 管理者    D.水稻、桑 生产者

3.养蚕是苏州的特色经济产业之一。下列有关家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家蚕是一种昆虫

B.家蚕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C.家蚕有外骨骼

D.家蚕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4.为了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影响,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                在人体中富集。

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ABC
蚕卵数(个)10001000800
培养温度(℃)16℃20℃30℃
培养湿度(%)75%75%75%
孵化出幼蚕

所需时间(天)

1098
孵化率(%)90%98%68%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B.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

C.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答案

1.B

2.D

3.B

4.C

5.C

1.题目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和运输的。该县生态农业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各种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的了彼此的联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形成了传统的粮食、果品等种植业,而且还有家畜、水产及蚕桑及加工业等,这些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因此,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项B说法错误。

2.题目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通过该农业生态系统分析,选项ABC均是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桑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故选项D符合题意。

3.题目分析:昆虫的特征是身体有外骨骼;分节;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多有两对翅等,家蚕有上述特征,故属于昆虫,选项AC说法正确。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体内受精,其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选项D说法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题目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形成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传递和运输。因此,为了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喷洒的农药逐渐要食物中蓄积,残留的农药通常是通过食物链向后传递和运输,从而在人体中富集。

5.题目分析: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设计实验时方案要科学合理,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只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它实验条件一致。通过分析“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温度探究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选项A说法正确;该实验设计上看三个实验组的蚕卵数不一样,选项B说法正确;三组实验中家蚕卵孵化率最适宜的温度是20℃,孵化率达98%,均高AC两组,选项C说法错误;通过观察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选项D说法正确。

填空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