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平籴之法”;……(他)制定《法经》流传后世……。

——摘自《凤凰播报——李悝变法》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

(1)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加强法制——《法经》。(4分,任意四点)

背景: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进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思想上: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思想解放;(4分)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中等的成功)。(4分)

看法:(4分。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

答案示例:

层次一(2分):同意。(1分)理由:通过改革变革了生产关系,推动了国力的提高。(1分)

不同意。(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1分)

或是改革过程中法律严酷,赋税沉重。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层次二(3分):不完全同意。(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2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中“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归纳出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从“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平籴之法”概括出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从“制定《法经》流传后世”概括出加强法制——《法经》。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可归纳出蔡泽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第二小问评价,既要看到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其观点的不足,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