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最近Z市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平迁村民坟墓的“平坟复耕”运动,引发了媒体关注,激起民众反感,民间抗议声不断,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认为Z市政府推行“平坟复耕”,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方式过于偏激,则有其不当。11月16日,国务院第628号令要求对《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进行修改,新规定删除了“拒不改正,可以强制执行”部分。

针对Z市平坟复耕,26位学者呼吁停止“平坟运动”。该省作为中原文化的起源地,一方面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等为主要平台,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另一方面却又大肆平坟,截断中原文化根脉。作为安葬祖先的场所,坟墓不仅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中国人奉行孝道的终极体现和最基本要求。“平坟运动”严重伤害了民众情感,破坏了中国文化传统,必须立即停止!   

结合材料,请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坟运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2)材料一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  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2分)

答案

(1)(12分)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强制平迁村民坟墓,破坏了中国人奉行孝道的重要物质载体,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平坟运动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平迁运动不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平迁运动不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每点3分)

(2)①两省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②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省的措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两省的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题目分析:

(1)该题需要从文化生活角度理解“坟”的意义,坟是中华孝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性。平迁村民坟墓,破坏了中国人奉行的孝道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这些角度概括该运动的不利影响。

(2)该题的答案原理既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又包括了辩证唯物论知识,与问题的范围有所出入,但学生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即可。分析两省在发展中的做法,总结其合理之处,并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可以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概括两县的共同之处。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