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可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仗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
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3分)
(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抱负。(4分)
(2)取信于民;奖励军功;实行县制;废井田,实行土地私有。(4分)
(3)利用民风;刑赏并有;措施全面。(3分)
题目分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商鞅变法的条件:“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社会习俗;“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理环境;“地利形便,畜积殷富”——物质基础;“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统治者希望变法自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仗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南门徙木,取信于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奖励军功;“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建立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利用的有利条件、奖惩手段、变法措施等方面分析变法的特点。
点评: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