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利益,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6分)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6分)
题目分析: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规律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对“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本题材料中“草原牧鸡,鸡吃草籽、昆虫”、“农田秸秆喂牛羊,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等表明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说明了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