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清明上河图》堪称国画珍宝。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唐代

B.宋代

C.清代

D.明代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走    运

[波兰]雅·奥卡

  我碰见了处长,他从树林里出来,老远就对我喊:“你看我手里是什么!这蘑菇太漂亮了!”

  “真漂亮。”我随声附和。

  “你看这斑点多好看!”

  “是好看。”我同意。

   “你还不向我祝贺?”

   “衷心祝贺您,处长同志!”我说。

  其实,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可是不能讲,讲了他该多么难堪!而且会影响我今后的提升,所以我恨不得马上溜之大吉,没想到他偏偏缠住我:“你还没去过我家吧?今天我请你吃煎蘑菇。”

  “我生来不吃蘑菇!”我大吃一惊,马上撒谎说,“我这些天又闹肚子!”

  “好蘑菇可是良药呀,”处长说服我,“连病人都可以放心大胆吃,你就跟我走吧!”                  “不行,处长同志,”我都要哭了,“我有个要紧的约会……”

  “你这是不愿去我家?”处长皱起眉头问,“那我可要生你的气了!你瞧着办吧……”   我只好跟他去,我真后悔,没有一见面就告诉他这是毒蝇菌。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再说,一说,好像我有心害死他似的。

  ……酸奶油煎蘑菇端上了桌,处长兴高采烈,就像三岁的孩子,我虽然强作苦笑,心里却在默默与亲人告别了。

  “这么漂亮的东西,都不忍心往嘴里放!”处长一边说一边把碟子往我跟前推。

  “吃了真可惜,咱还是不吃为好!”我说。

  “你是怎么回事,连句笑话都听不懂,快吃吧!”处长用命令的语调说,“对,我得查查这蘑菇叫什么名……”

  他走后马上赶回来,脸都白了,对我说:“朋友,我错了,这是毒蝇菌!毒大得很!”

  “可是我已经吃了好几口。”我又撒谎。

  “我害了你,”处长吓坏了,“真荒唐,正好还赶上要提升的关口!”

  救护车来了,我被送到医院去洗胃……

  ……处长提升了,我也沾了光。现在,有时我装装头晕……我还得了一笔奖金呢,这是该我走运。

1.写出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的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毒蘑菇在这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有无特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为何命名为“走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走运》的核心物件是毒蘑菇,从“我”对毒蘑菇的不同反应中表现出了“权力使人异化”这个主题。

B.文中“我”明知有毒和处长的不知形成对照,表现了我的软弱和处长的热情。

C.我开始撒谎说“我生来不吃蘑菇”,而当处长知道有毒后又撒谎说“已经吃了好几口”,谎言逐步达到极致,与其说蘑菇毒,不如说官场中谎言之毒。

D.所谓的“走运”使我差点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因为我碍于情面、自作自受。

E.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将许多情感凝集在对蘑菇的反应上,由此折射出丰富的普遍存在的东西。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题目。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似地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送来的肉块,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块红红白白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知道是蛇肉和耗子肉,又全都呕了,呕得很多。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郑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三年灾荒时候。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抖出来,原来是一件毛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不容易。”弟弟附信送来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与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门槛上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爹终于大开金口了:“勿牵挂。”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弟弟后来卖了,换来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然后再洒上尘土,黑板上就显出字了,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还别说,这反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里显眼就贴哪!”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情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寄封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还能有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最后不仅找回学生,还找了一车学习用具回来。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决不让儿子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提他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名次提前啦,谁谁考了满分啦,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回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在村头提个红灯笼站着望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于按捺不住了,闯关东似的把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的车票钱,你知道吗?爹他说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就一直闷着气转悠。问他他就说: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菜,抓钱!

       弟弟很快就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舞,很美丽……

1.给短文加标题。 

                                                                        

2.请你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一下为什么说清泉乡不是人呆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弟一开始“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可为什么后来请都请不回来?

                                                                                                                                                         

4.有人说这是一篇有关“爱”的文章。请你具体说说文中都写了哪些爱,作者最想歌颂的又是哪种爱?

                                                                                                                                                           

5.“弟弟的信”在本文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