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关于行政诉讼执行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行政诉讼执行的根据,包括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调解书和

行政和解协议

B.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向该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

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C.行政诉讼的申请执行人必须是行政诉讼文书确定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是行

政机关,也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D.行政诉讼的执行管辖由一审法院负责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诉讼的执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所以选项A错误。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所以选项B错误。一般情况下,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院执行的,可以报请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决定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所以选项D错误。【该题针对“行政诉讼的执行”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 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1) 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全部对外销售;A产品年初、年末的在产品成本均为零(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2) 甲公司于2003年年末对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4年,净残值为零。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7200万元,已提折旧 36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但甲公司2003年年末仅计提了3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2004年年初发现该差错并予以更正。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3) 甲公司2001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7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与税法规定相同)。2003年年末,因市场上出现了新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从而对甲公司按其购入的专利权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经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3150万元。2004年甲公司经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用新专利生产的产品不稳定而部分客户仍然喜爱用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原估计的该项专利的可收回金额有部分转回,于2004年年末测试可收回金额为3900万元。(4) 从2004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乙材料2004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750公斤、45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0.12万元、0.14万元、0.15万元。2004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900公斤(其中第一季度领用150公斤,第二季度领用300公斤,第三季度领用45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9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4年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9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产品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决定出售,市价0.16万元,预计销售材料所发生的税费为5万元。(5) 2004年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5万元(扣除率7%),途中保险费用1万元。(6) 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80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75万元;转回的坏账准备157.5万元,其中7.5万元已从200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90万元。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 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3)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4)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5) 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6) 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 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