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设函数y=f(x),对于任意实数x,y都有f(x+y)=f(x)+f(y)成立,且当x>0时f(x)<0,f(1)=-
2
3

求:
(1)f(0)的值.          
(2)求证:f(x)为R上的奇函数.
(3)求证:f(x)为R上的单调减函数.
(4)f(x)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

(1)因为f(x+y)=f(x)+f(y)

令x=0

则f(0+y)=f(0)+f(y)

得f(0)=0

(2)因为f(x+y)=f(x)+f(y)且f(0)=0

所以f(x)+f(-x)=f(x-x)=f(0)=0

又因为x是任意实数

所以f(x)为R上的奇函数

(3)令x>y

则f(x)-f(y)=f(x)+f(-y)=f(x-y)

因为x>y

所以x-y>0

所以f(x-y)=f(x)-f(y)<0

所以f(x)为R上的单调减函数

(4)由(3)知f(x)在[-3,3]上的最大值为f(-3)

f(-3)=f(-1)+f(-2)=f(-1)+f(-1)+f(-1)=-f(1)-f(1)-f(1)=2

f(x)在[-3,3]上的最小值为f(3)

f(3)=f(1)+f(2)=f(1)+f(1)+f(1)=-2.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荀或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或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或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或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或去绍从太祖。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或,或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这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太祖将伐刘表,问或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除亢父令除:授予官职。

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冲:冲击。

C.其辞悖慢悖:悖逆。

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示:给……看。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或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

①举孝廉,拜守宫令   

②公能断大事,应变元方

③待或以上宾之礼   

④可显出宛、叶而闻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⑤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⑥以彰殊勋,密以咨或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董卓之乱时,苟或辞官到了冀州,后来跟随太祖。

B.迎天子回都后,太祖接到袁绍给他的信,太祖看后勃然大怒,出入的举动和平常不同,大家都说是败给张绣的缘故,只有苟或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很有见识和谋略。他分析太祖在气度和谋虑上都胜过袁绍,即使袁绍目前实力雄厚,也难有所作为,太祖听了很高兴。

D.十七年,董昭等人说太祖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为国公;苟或却持异议,认为太祖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受封。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5分)

②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5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