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治理(governance)概念。

答案

参考答案:

“治理”(governancE.与“管理”或“统治”(government)的字面差别看上去并不大,但实质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治

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如同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1)首先,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是这个权威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政治管理的权威则是政府。也就是说,政治管理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治理的主要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合同包工;不再是中央集权,而是权力分散;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分配。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不再是由国家‘指导’,而是由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所以,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从公司到大学乃至基层社区,如果要高效而有序地运行,可以没有政府的统治,但是不能没有治理。

(2)其次,在管理过程中,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而主要是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政治管理和统治的过程总是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的过程,对社会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管理机制所依赖的是合作网络的权威,而不是政府的权威。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吏  道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 * * ,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厥可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

C.竭之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