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答案

参考答案:贡献:

(1)皮亚杰通过一些经典概念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证实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

(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般性;

(3)他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4)他提出"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等建构主义发展观,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

局限:

(1)针对皮亚杰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所进行的验证性研究发现,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估计不足,对各阶段的年龄划分也有绝对化倾向。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只重视认知发展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他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能动作用。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还发现,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单项选择题

二战结束之后,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贸与信息传递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目前,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两股不同方向的潮流:某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仍然坚持“西方中心论”。与此同时,某些取得独立或复兴的民族,抱着珍视自身文化的情怀,形成一种返寻根、固守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和回归传统的保守主义。甚至某些东方学者鉴于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世界造成的灾难和自身曾遭受的欺压,提出文化上的“东方中心论”。

如何使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以便造成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呢我认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可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例如:儒家主张“制礼作乐”,即要求“有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道家追求“顺应自然”,即要求“无为”以保持社会安宁。它们本是两种很不相同的思潮。但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对话中取得了某种共识。到西晋,有郭象为调和孔老,提出了“有为”也是一种“无为”。在《庄子•秋水》中有一段郭象的注:“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不可穿落之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也。”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穿牛鼻”“落马首”是通过“人为”来实现的,但它本来就是合乎自然的。

郭象这一观点,儒家可以接受,道家也可以接受,但它又不全然是原来儒家或道家的思想了。“有为”(人为)和“无为”(天然)本不相同,但要使两者的意义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容纳,就必须在商讨中找到二者的交汇点,所找到的交汇点就可以成为双方能接受的普遍性原则。它并不要抹煞任何一方的特点,而又使双方能接受,这无疑是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的。

从全文看,对“和而不同”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而不同”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今天的形势下,可以作用处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一条原则

B.“和”不等于“同”,“和”就是承认差别,寻找共识,共同发展,“同”则是一方同化另一方

C.“和”的结果是双赢,双方的特点没有抹煞,反而互相取得对方的优点,使事物得到了发展壮大

D.要实现“和而不同”,就必须通过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的谈判、交流、商讨、对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伴随文化多元化而来的,将是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