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池塘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径有哪些?溶氧量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参考答案:

来源: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消耗:水生生物呼吸和池中有机物分解等作用。

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变化:

(1)水平变化:一般在下风向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往往比上风向多,故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产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上风处多。夜间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这是由于集中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因而夜间的耗氧量较大。故清晨鱼类由于缺氧造成的浮头一般集中出现于池塘的下风处。

(2)垂直变化:一般在池塘的上部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溶氧多呈现过饱和;而下层水因辐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不易对流,光合作用减少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池水溶氧低,尤其是夏季,上下层水温差较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可能低于零。到了夜间,由于水温下降,池水出现垂直对流,池水上下层溶氧趋于一致。

(3)昼夜变化:白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池水中含氧量高,中午往往过饱和,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各种生物的呼吸过程使得池水溶氧量逐渐降低,黎明前降至最低点,这也是池鱼最容易出现浮头现象的时候。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①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指劳务收入。 ④贞惠:此指廉洁。⑤役:差遣、使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侠躬履俭                    (2)为官                      

(3)乃罢之                      (4)诸牧守曰                          

小题2:下列句中与“侠亦不入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令辱之,激怒其众

B.土砾凸者为丘

C.祭尉首

D.其境过清小题3: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2分)

译:                                                                    

(2)去职之日,一无所取。(2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