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予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比及三年——比:比较
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
何伤乎——伤:妨碍
C.吾与点也——与:赞许
宗庙、会同——会:诸侯相见
D.其言不让——让:谦让
孰能为之大——孰:谁
2.下列对“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用来)俟君子
B.毋吾以(停止)也
C.为国以(因为)礼
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方圆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
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
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
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
(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