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请解释术语:软膏剂、膏药、贴剂、糊剂、凝胶膏剂、搽剂。

答案

参考答案:

软膏剂:系指药物、中药细粉、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膏药:系指中药、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前者称为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

贴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糊剂:系指多量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

凝胶膏剂:系指提取物、饮片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搽剂:系指中药用乙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无破损患处揉擦用的液体制剂。

解答题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一)预习思考

材料: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半岛地区、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地区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456.

有气象台专家解释,因近期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地面气压场弱,风力小,夜间气温低,导致大雾出现.由于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既无垂直运动,亦无水平流动,致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导致雾霾产生.

12月9日下午1点30分,记着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每个挂号窗口前仍有不少排队等待的家长,在呼吸内科门诊外,不少小病号戴着口罩,咳嗽声此起彼伏.据院方介绍,进入秋冬季,儿童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上周日均门诊量刷新了今年夏季创下的单日记录.受雾霾天气影响,儿童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来院就诊人数的20%~30%.其中,就诊儿童中,鼻部和咽喉部的症状比较明显,比如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咳嗽等咽部不适,一些患有哮喘的儿童也因糟糕的空气质量而复发,出现喘息、胸闷等症状.

专家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二)设问解释

(1)从上报导看,雾霾天气对人体最直接影响是哪一系统?答:______.

(2)据有关专家考证,全年雾霾天气时间最长,就会减少日照,儿童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对钙的吸收而引发疾病.主要引发什么疾病?答;引发的疾病是:______.

(3)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呼吸内科门诊外,不少小病号戴着口罩,咳嗽声此起彼伏.口罩能加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口罩不同于呼吸道对入肺空气怎样的处理?

答:口罩对入肺空气只能做______作用.

(4)受雾霾天气影响,儿童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就诊儿童中,鼻部和咽喉部的症状比较明显,比如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咳嗽等咽部不适.这现象会影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吗?

答:会______(增加或减少)气体交换.

(三)简洁转新

(5)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 * * 说:“要向雾霾宣战”.就我们中学生而言,我们该做点什么减少环境污染?

答:______(写一项即可)

单项选择题

我的老师,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年届八十,德高学硕,______,知识界多尊称他“我们的格老”。他担任《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主持编纂工作十又五年,确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十载铅椠虫鱼,一片寒毡,埋头修纂”,“不为利锁名牵,不省疾病淹缠。编摩愍悟,呕出心肝一片丹”(《增字锦堂月曲·编纂抒怀》)。我曾亲见格老推敲例句十分辛苦,忍不住劝他:“您成竹在胸,资料卡片又那么丰富,可以手到拈来,例句只要证明释义就行,何必尽善尽美”格老正色答到:“同样解释一个‘把’字,林语堂的例子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我的例子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善恶分明自不待言,但佳者得之不易。”又说:“______,著书立说者岂可轻忽!”
格老业余喜撰对联,认为可以寄托性情,不必以雕虫小技视之。一日,他想起唐朝娄师德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故事:人家把口水吐在其脸上,擦也不擦,让他自己干去;能够喝下五斗老醋,肚量亦自不凡。格老就用“唾面自干鼻吸五斗醋”为初句,反复推敲对句。一位才子对以“掉头不顾耳听万松声”,可说气象恢弘,对仗工稳熨帖。但格老以为潇洒有余,谦诚不足。他宁愿声律小疵,对以“虚怀好学心念一字经”。“一字经”用的是《荀子·劝学》“用心一也”、“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的典故。格老安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幅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于此可见先生襟怀。我久为人师,最苦不过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聪明好学的令人愉悦,反之使人头痛,这大概也是常情。一日与格老讲论此事,先生略一沉吟,说起他在成都的一件往事:某一工艺作坊竟以最不起眼的树根老藤雕刻嫁接为绝妙盆景,令人叹为观止。老人应嘱撰题一联:“天生我才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店主十分感激,我听后也是深受启发。
先生忙余小憩,爱听京戏,并能清唱,自得其乐。曾观赏某名家演艺,十分佩服其做工老到,功力深厚。但随后又万分惋惜他有一处败笔。原来这是一幕悲剧,那位艺术家随意一个惟妙惟肖的抽烟动作,嘴唇一张一合特别招摇,惹得观众忍俊不禁,但同时全然破坏了悲壮气氛。格老因此告诫:“有些人运思作文,全不顾通篇情调意境,一味在丽辞佳句上施才逞能,正与此一般无异。”我不禁使我检讨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我的家乡生产队死了耕牛,托我写一份贷款买牛的申请,我煞费苦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中有一句“牛乃耕者之本”,当时颇引为得意。不料一识字老农事先已写好了申请,也让我来润色,那纸上径直写道:“我们队耕牛死了,眼下青黄不接,申请贷款五百买牛,秋后一定偿还。”我霎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格老对此感喟再三,说,这正如鲁迅先生告诫过的,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啊!
注释:椠:音欠。古代记事用的木板。愍:同悯。

下列对李格非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是______。

A.李格非是一位德高学硕的老教授。
B.李格非对待著书立说态度认真严谨。
C.李格非谨守为学当谦诚的原则,认为在居食方面不必有所求。
D.李格非认为世无不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