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据报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图是某中学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宣传标语。

请你根据下面的要点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短文,80词左右。

要点:1.锻炼身体的好处:strong,healthy,energetic,

2.锻炼身体的方式:ballgames,running,

swimming,...

3.请你谈谈对学校开展体育锻炼的看法或建议。(至少写两点)

要求:1.内容必须包括以上要点,可适当发挥。

2.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及姓名。

EXERCISE ONE HOLR A DAY, KEEP ILLNESS AWAY!

答案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teenagers. Either study or work is based on strong body. Doing sports every day helps us keep healthy and energetic. If we don’t take any exercise, we may feel tired and get sick easily. Just as the slogan says, "Exercise one hour a day, keep illness away. "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ports we can do, such as running, swimming and ball games.

Now we students have to do too much homework after school. I hope teachers will leave us less homework so that we can have more time to take part in sports.  I also hope our school can organize more sports activities for us.

考点:

点评:做英语书面表达时,只要注意认真审题,分析体裁,确定时态;分析内容要点,列出一些基本词汇及词组;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用好连接词;为丰富文章的文采,可以多用一些复合句。最后,注意不要犯语法、句法以及搭配性错误。

点评:做英语书面表达时,只要注意认真审题,分析体裁,确定时态;分析内容要点,列出一些基本词汇及词组;注意表达的条理性,用好连接词;为丰富文章的文采,可以多用一些复合句。最后,注意不要犯语法、句法以及搭配性错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小题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小题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小题3: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小题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小题5: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2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