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效果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影响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三人效果”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指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我(们)”、“你(们)”不能产生影响,却能对“他(们)”产生影响。人们认为传播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媒体对他人影响较大的估计将导致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在现实中的表现有:在涉及一些公认的“有害”内容(色情、暴力、烟酒广告、赌博广告、极端言论等)时,第三人效果常常导致人们支持对其进行限制。对社会精英和把关人来说,第三人效果常会使他们过于谨慎,导致信息的审查和限制,对表达自由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第三人效果还经常影响传播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判断和决策。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决策者和传播者会低估群众的判断力,认为如实报道灾情将在群众中引起恐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进行了封锁。这就是第三人效果在现实中的一中反映。
造成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心理原因是为了提升自我,使自我感觉更良好。除了这个关键原因外,还有其他几个因素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出现的强弱程度:
1.对讯息的评价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人们认为某讯息对自己不利,或认为受某讯息影响显得自己十分不明智时,他们会不承认讯息对自己的影响,却认为它将对其他人产生影响,比如电视暴力、色情内容等讯息。
2.社会距离会影响人们判断媒体对他人的影响。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与“我们”的社会距离越远,差异越大,媒体影响的差距也就越大。
3.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比他人受到更多教育,在某个问题上知识更为丰富,则第三人效果会更容易出现。
4.个人的群体归属及自我卷入程度也会影响第三人效果。如果个人对某个群体认同度较高,且认为大众媒体对该媒体怀有偏见时,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
5.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第三人效果比个体主义文化中效果要弱。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人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不大,从而不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