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7年12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请回答:

(1)在抗击冰雪的过程中,除机械铲雪,融雪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氯化钠等物质可用作融雪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空气中的液态水变成了雪花,其分子间隔有何变化.

(2)在缺水地区,融化的雪是品质很好的淡水资源,但其中常含有一些杂质.若要将其净化成生活用水,可采用哪些方法?(答出两种即可)

(3)科学家认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容易频发雪灾、海啸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全球变暖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哪些措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

(1)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雪中加入氯化钠后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可以使雪融化;空气中的液态水变成雪花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因为水在4℃时密度最大,当水结冰时间隔变大,体积变大,密度减小.

(2)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沉淀可以除去较大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可以得到纯水.

(3)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甲烷、二氧化碳等;要减缓温室效应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措施可有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开发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1)氯化钠溶于水后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水分子间隔变大;

(2)过滤、吸附、沉淀、蒸馏

(3)甲烷、二氧化碳等;植树造林、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等.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