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病历摘要:男性,21岁,餐饮业职工。发热、皮肤潮红5天,伴全身酸痛、头痛4天。

患者5天前开始发热及颜面、颈、胸部皮肤潮红,体温在39~40℃之间,无寒战、咳嗽、咳痰等。4天前开始出现全身酸痛、头痛,为胀痛,偶感肾区酸痛。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减退,伴间断恶心、呕吐,睡眠较差,尿量减少,大便无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T39.2℃,P90次/分,R19次/分,BP80/60mmHg。自主体位,急性热病容。颜面、胸、颈部皮肤充血,腋下及胸背部尚可见条索点状瘀点。结膜充血,软腭部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心肺部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肾区有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WBC21×109/L,N0.45,L0.55,Hb135g/L,RBC6.5×1012/L,PLT72×109/L。尿常规,蛋白(+++);粪常规正常。

请简述该病症的诊断结果?

答案

参考答案:

流行性出血热

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材料一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 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文明的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6分)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映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4分)

(3)阅读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的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8分)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2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