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中,某同学将衰减调节旋钮置于最右边的“∞”挡,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x输入”与“地”之间未接信号输入电压,他在示波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

答案

(1)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为:先读出主尺示数,再读出游标卡尺上与主尺对应的是第几个格,用格数乘以精确度(0.02)得出游标读数,两部分相加,得出结果,本题中主尺读数为41mm,游标尺上的第10个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0.02×10mm=0.20mm,所以实际读数为4.120cm.

(2)物体做匀变速度直线运动,根据运动规律有,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C点的速度等于AE距离的平均速度.所以vc=

AC+CD+DE
4T
=
0.1456+0.1115+0.1373
4×0.1
m/s=0.986m/s;

在计算加速度时,为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准确,应该采用逐差法:

a1=

xCD-xAB
2T2
,a2=
xDE-xBC
2T2

求平均值得a=2.25m/s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增量相等,也就是有△x=xDE-xCD=xCD-xBC=xBC-xAB,所以代入数据得xAB=5.99cm

(3)由于该同学将衰减调节旋钮置于最右边的“∞”挡,此时由机内自行提供竖直方向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压,屏上的亮斑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此时机内没有扫描电压,“x输入”与“地”之间未接信号输入电压,水平方向也没有外接电压,所以水平方向没有电压,屏上的亮斑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所以看到的图象应该是B图中的图象.

故答案为:(1)4.120,(2)0.986、2.25、5.99 

(3)B.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二: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续近思录》

材料三:“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

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